教育教学
《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2013-06-11
0

《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

郑州一中  陈怀忠

  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新课程理念主要应体现在:

1、教学目标的设置:倡导一种新的教学目标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方面来考察,以真正地、全面地促进学生各种素养的提升。

2、教学目标的实施:倡导开放、生成的新知识观。即强调知识的内在性、动态性、开放性生成性,视课堂为开放、动态、生成的知识系统。从而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      

3、教学评价的策略:倡导关注过程、尊重差异的新课堂教学评价观。关注过程的评价旨在倡导、鼓励学生从事知识的探究活动,体验知识的原创过程,感受知识生成的激动与欢欣,释放知识过程性的教育功能,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造。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课堂教学目标至少应分出两个层面,一层是总目标,即课程目标;一层是具体目标,即学段目标。一切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都应该考虑课程目标的要求,但学段目标则是应由教师开发。

(一)、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编写学习指导书:

教师站在学习者的位置上,依托对学习材料的把握经验解读国家课程标准,分析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考虑阶段性学习的分段目标、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分解学习材料中的学习目标,如重点、难点、知识点,选择具体的学习内容。

学习指导书的核心是学习的一般方法的指导和建议,并能引导学生生成属于自己的个别方法。注重引导、点拨、启发。

学习指导书的基本范式是展示学习目标,勾勒知识体系,指导学习方法,设置思考问题,提供研讨建议,设计测试方案。

学习指导书将课堂的教学目标三分天下:即三分之一的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即可自己解决,三分之一的内容学生通过研讨、合作学习就可以解决的;三分之一的内容需要教师的精讲解决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既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的未来,如果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扮演主角,教学目标又何以能够得到实现?因此,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开放性原则。如果说创新是现代教育模式的灵魂,那么开放性则是必然的表现形式。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塑造学生的崇高人格。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但要目中有“知”,更要目中有“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发现和交流,多提供材料,少给结论或不给结论,提供方法和敲门砖,忌给学生设置思维围墙。当然,教师的“导”也不应忽视,即使是放羊也应把羊引到水草丰茂处,而不是贫瘠的黄土地,更不是把他们围在水泥场里。“导”就是启发、点燃。

3.多样性原则。虽说教学的终极目标一致,由于施教内容不同,施教班级的差异,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不尽相同。其实,就是同一堂课教学目标也应是多样的,同样的班级在同一堂课中,不同的学生欲达的教学目标也不应相同,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设标,分类推进,方是科学之原则。

4.渐进性原则。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无疑是教学的“纲”,是教学的总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殚精竭虑。但是这样一些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堂课中也不能定这么多、这么高的目标,否则是曲高和寡,定了也白定。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有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分类实施的过程,“高大全”式的课必会弄巧成拙。

5.生成性原则。每一位老师在上课前都要反复斟酌确定教学目标,但是智者千虑,难免一失,当他走进那充满生气和变数的课堂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有的既定目标是“闭门造车”。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刻板的东西,应该适时调整,笔者认为这种调整便是一种灵动、一种机智。

6.激励性原则。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除了有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教师的及时点评和激励。曾有这样一则发人深省的报道:一个初始极为一般的小孩,在幼儿园、小学乃至中学阶段,成绩平平,甚至屡遭挫折,但是他的母亲从未放弃,每一次挫折后这位伟大的母亲都要从孩子身上找到闪光点并予以放大,帮助孩子抛却自卑,捡回自信,最终,在母亲的不断激励中,这孩子考取了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事实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自尊心的保护、自信心的激励,只有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手段,才能保证次目标和终极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主体课堂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环节

1.自学:

学生依据教材,结合教师编写的学习指导书,明确学习重点、难点、知识点,应用学习方法,自主完成学习目标的达成;并可以在自主思考过程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内容。

2.研讨:

学生通过个体自学存在的疑问、生成的新问题,采用自由研讨的形式,集思广益,相互激发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3.测评:

教师通过一定形式(如自测)指导学生对一般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衡量,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

4.精讲:

对于前三个环节中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或重要问题,新生成问题中价值较高的问题进行补充式讲解。对于学习内容中系统性知识、普遍性方法进行总结式讲解。对于具有深远意义的学习内容进行升华式讲解。对于学生尚未解决的个别问题,进行课后单独辅导式讲解。

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主作用,着力培养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教师越俎代庖,对学生自主精神的弱化。同时,教师从专业学识和专业经验角度设计学习过程,指导学生学习,尽量避免高中学段学生自学的盲目性以及学生对整个学习目标达成的担忧。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

1、主体课堂教学的思想先行策略: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快乐的学习

    我们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习了解现代教学思想,建立正确的课堂教学理念,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课堂教学活动。这是实施主体教学的思想先行策略。

    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它还是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营造和谐、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和压抑感,让他们在学习中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的讨论,为课堂教学活动奠定心理基础。

从而由先进的理念产生先进的策略,先进的策略指导先进的教学,来创造优秀的教学成果

 

 

2、主体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策略

   实现主体课堂教学,必须先以追求最佳学习效果为目标进行较完备的教学设计。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可操作性策略。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以有教、落实基础为准。现在倡导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组织教学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符合师生的教学实际。重点表现在:

    第一,要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结构是指教学活动内部各组成环节之间在时间方面的有机联系或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简言之,教学过程结构,就是时间结构。它是时间流程和逻辑流程的综合体。合理分配教学过程基本环节的基本时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的变量。将学习目标三分天下,实现了教学的可操作性。

第二,要探索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由教学原则指导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法也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的活动。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等不同课型,四个环节的时间可以改变,从而实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模式,又不唯模式。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可以调控性。

  3、主体课堂教学中教师精讲的策略:实施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高效的学习

    高效课堂就是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并不是在同一认识水平上,在课堂教学中能照顾到不同学生就是高效。教师精讲过程,将教学内容分为不讲、略讲、详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实现了分层次教学。

另外,教师要注重讲述艺术。讲述要注重两性,即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要做到客观、准确、完整;艺术性强调以情感人,以语动人,以形诱人,紧扣学生心弦,以达到师生与作者和事物之间感情的共鸣与沟通。

三、教学评价的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更新评价观念,促进学生发展”。高中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同时,评价还应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革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必然引起课堂教学评价的变革。

(一)、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纽带,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下面就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浅显认识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在当前教育理念下,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从双边对话式到多边互动式,评价主体由老师扩展到学生。传统教学中课堂评价往往偏重教师评价,但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构成应是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等。

 

如一个学生说解题思路后,要求她自我评价,她说:“我说的思路肯定是正确的,就是声音轻了。”“那能不能改进一下?”她又说了一遍,既响亮又有条理,全班都鼓掌表示祝贺,我再要求其他同学说说评价她的表现。实践证明,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在他人的评价中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同时可以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达到“以新促新”的目的。

2、评价内容多样化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要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如:学生是否主动学习、教师精讲时是否在认真听课,在研讨合作中是否在讨论问题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作出评价。例如可以表扬一个学生这一段时间内学习非常专注。

3、评价形式多样化

评价的形式不要局限于语言上的呈现,还可以通过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鼓励性的手式,一个赞赏的眼神等。这些体态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地评价以达到评价的效果,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好、回答问题比较好时,不要一味的“你真好!”“你真棒”“你真行”等语言,我们可以给于一个伸出大拇指的手势,或者以肯定的表情来鼓励他。要让评价语言具有生命的色彩。又如:课堂上个别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不应大声地呵斥,而是一边讲课,一边自然地走到这位同学的身边,巧妙地提醒他注意并改正。

4、评价语言有激励性和针对性。

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性评价应避免片面的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鼓励,即寓“贬”于“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了错误,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会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涨。但是,我们关在重评价的激励性时更要关注评价的针对性,有些教师一味赞赏学生的智能,如“你真聪明!”、 “棒!棒!棒!你真棒!”“你真行!”等等,这样的评价使评价对学生的引导调控功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只会让学生一时有兴趣,所以应更多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应注重内容真实,有根有据,防止激励性语言苍白乏力,也就是说,激励要以事实说话。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材料:学生过去的有关情况和学生在班级或更广范围内所处位置情况,并艺术性地加以运用,进行有效的激励。具体做法如:“你的表现真厉害!”、“你的想法最有独创性!”、“这样的分析确实高人一筹!”、“你分析得比老师还好!” “这是你的思路吗?进步太大了!” “希望你与粗心告别,与细心交朋友。”、“管住自己,才能表现出色。”、“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正是这点点滴滴的材料积累做出的评价,尤如甘露浇灌着创新之花灿烂绽放。这样的评价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地学习习惯,有利于创新人格的塑造,使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能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情感因素,而且

5、评价标准多尺度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是的,十个手指伸出都不一样长,何况是一个班学生呢。不论是哪个学校,哪个年级哪个班,都会出现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思维的快慢。《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知识;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达到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跳起来都能摘到桃子,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只是优等生的天堂,学困生只有听的份的现象。

总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1
、促进学生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本。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为重点的社会素质)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与质疑,高效实现目标。再次,在教学效果评价上,要以评学为重点,以学论教,并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2、评价的实施原则应是真诚评价,

评价学生不能否定一切,也不能肯定一切。学生努力后有成果要大胆肯定,推广分享,学生有不足要诚恳指出,促进潜能的充分发掘、真诚的评价不仅易于被人接受,而且真正体现出来教育的本质。

3、评价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

课堂中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等行为中的表现,譬如参与是否热情、是否有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要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等等行为表现,以评价课堂学习的优势和不足。这些评价最终要能激励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

 

4、促进教师成长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评价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而是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因此,它是一种建立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基础上,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方式。
5
、以学论教
   
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评价教师的。它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低。因为,一切教学设计,一切标准以及教师的一切劳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只有树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新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 郑州一中官方公共服务微信号:zzyz_wx | 豫ICP备15033550号
版权所有:郑州市第一中学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182号 招生咨询电话:0371-67882269 办公室电话:0371-67882200 教务处电话:0371-67882208 扫码关注郑州一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