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中
郑州市第一中学校历史
  责编: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12-23
0

(一)、郑州一中历史沿革图
图1.jpg


(二)、斯文滥觞  文脉源远

图2.jpg

   天中书院,为我渊源。明甫先贤,受命危颠。明新乱世图存,虽一绳学脉犹系,聚贤纳士声渐鹤鸣。其后辗转,兴衰殆由政治,其情可堪。四九玉宇澄清,国立孕育新生。四校聚首,一中华府,扬名中原。凡三易校址,三更其名。先迁文化之新区,次移南阳路之岗杜,后落脚于桐柏大道。选址八元之台,拓土荆棘之间,福地无双。府首凡几,名师云聚。得育经天纬地之才,邑士有幸。四时清和,玉树满庭。先生学子,扬长绳以系日,追韶光学夸父。唯才是举,明德明新。“忧乐天下“,杖策人生,兼容并包,学贯中西,融融乎,乐哉!耕耘圣事,薪火相续,名校姿容,九皋声闻,豫地风流,厚重历史,吾校可为尊矣!

图3.jpg
历沧桑,书香氤氲成名街
沐风雨,薪火相传奠基业

  天中书院是中原地区知名书院,由明崇祯时期郑州知府倡导创建,当时在郑州以及周边郊县影响很大。清乾隆十年(1745年)书院重修,十九年(1754年)改为东里书院。清光绪八年(1882年),郑州知州王成德把东里书院迁至郑州一处僻静街道,并加以扩建重修。书院街由此得名。

图4.jpg

  民国十三年(1924年)初依托东里书院创建了郑县县立初级中学。1929年,改名为“郑州市立初级中学”。 1930年,市政府委派著名教育家姚明甫担任校长,将学校改公立为私立,校名也改为郑州市私立明新中学。明新中学有着明确的教学理念,并将它写入校歌。随着明新中学的不断发展,“明新明新,明德新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去人欲存天性,明体用勤修省,明吾明德,日新又新,择善固执,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立己立人,止于至善,立己立人”的教学理念愈加深入人心。1937年,明新中学又增加了高中班,成为当时郑州一所较为完善的私立中学。

 (三)、励精图治  奋力开拓(1949-1966)

   “1949--1966”,这是孕育、诞生、发展、壮大的十七年,也是开风气之先、继往开来的十七年。

1、和风起,玉宇澄清新校生
     御风行,应运顺时谱新篇

  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1949年元月,当时的中共郑州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筹备建设一所市立新高中。1949年3月5日,一所名为“郑州市立高级中学”的普通高中在原明新中学旧址——郑州市书院街宣告成立。这所高中由当时的郑州一中(原郑县中学)、郑州二中(原国立十中)、郑州三中(原林县中学)和私立明新中学四校高中部合并而成。1953年3月,易名为“河南省郑州第一高级中学”,由省市实行双重领导。同年9月,迁往文化新区。1956年8月,迁至南阳路岗杜街。1958年8月,更名为“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简称“郑州市第一中学”或“郑州一中”)。 1960年8月,由岗杜街迁至桐柏南路35号。 “三易校名”和“三迁校址”,构成了郑州一中曲折发展的历史轨迹,见证了党和人民政府对这所普通高中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关怀,也见证了新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图5.jpg
桐柏南路的旧址校门、校舍照片;

 

图6.jpg

学生毕业合影留念

2、重涵养,恒常理念名校兴
   秉校训,浓厚文化底蕴显

  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郑州一中逐步形成“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学习规律,务实求真,明确细节,精讲多练,补充完善,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1964年初,学校又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概括为“实事求是、埋头苦干、精雕细刻、养之有素”十六个字,继而沿袭发展成为郑州一中的校风。

  从建校之初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到60年代数学教研组的“学生数学竞赛擂台”,再到现在的现代化的郑州一中“自习课建设”,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理念贯穿60年的风雨发展历程,从来没有间断过。“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人格靠自我塑造”,成为一中办学的一大“特色”,也成为从这所名校走出的学子身上深深的印记。他们对自我的把握,对学习的探讨,思维的活跃,突出的独创能力都得到全国各知名高校欣赏。因郑州一中发展迅速,成绩优异,1959年,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学。1963年8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中学。

图7.jpg

  1960年6月,郑州一中数学教研组以先进集体代表的名义出席全国群英会,受到国务院的嘉奖,该组所总结的经验和成果,被当时的国家教育部部长杨秀峰同志赞誉为“教育革命中的一朵红花”;

 

(四)、十年浩劫  弦歌不辍(1966—1978)

 
   忆文革,十年峥嵘岁月稠
   自难忘,风雨传承几苍茫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郑州一中在长达十年的岁月里陷入了灾难的深渊,成了“重灾区中的重灾户”, “黑重点中的重点”。首当其冲的是广大教师,仅有百余名教职工的单位,就有24人被揪斗、游街,22人住进了“牛棚”,5人被毒打,2人被迫害致死;教学楼的窗户玻璃被砸坏了800多块,图书馆中的藏书被盗走30000多册,实验室的仪器和保管室的体育器材损失了三分之二。郑州一中“实事求是”的校风消失了,尊师爱生的传统不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被破坏了,所制订的一切规章制度都荡然无存。

    1976年10月郑州一中的师生员工同全国人民一样欢欣鼓舞,精神振奋,热情地投入到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投入到拨乱反正的斗争中,投入到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中,投入到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改革中,直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伟大祖国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郑州一中又迎来了万木争荣、百花竞放的春天!

图8.jpg

 

(五)、抢抓机遇  再辟乐章(1978—1988)

    1978年12月,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与共和国同龄的郑州一中也步入了一个长足进步的新时期。学校领导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谋划发展,广大教职工振奋精神,全校上下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干事创业。学校迅速走出十年文革的阴影,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各方面工作都迅速起步并取得了一系列较为显著的教育教学成绩。

1、又日新,精益求精创一流
   焕新颜,日新月异铸精品
  
    1978-1988年这一时期学校集中力量进行了校园改建。因原有的校舍都是1959年所建,规格低、质量差,后经“文革”的损毁更显破旧不堪,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学校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决定彻底改建校舍。1984年,学校制订了《郑州一中改建整体规划》,争取上级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坚持超前性、科学性、连续性和教育性的原则,严抓建筑质量,分步实施,期期有项目,年年上台阶。新建了图书楼,拥有藏书7万余册,并逐年增添新的书籍、报刊杂志,新建了实验楼,并不断更新设施、仪器,还新建了办公楼、2号家属楼、3号家属楼等,校园面貌焕然一新。1988年,学校投资2.5万元建设了语音教室,同时又自力更生,自制装配了一套简易语音教室,基本满足了学校电化教学的需求。

图9.jpg

2、细筹谋,固本强基百年业
   精规划,继往开来绘蓝图
   
    改革开放之后的十年中,郑州一中的办学规模经历了从不断调整到相对稳定这两个阶段。
    从1978年到1983年为不断调整阶段。“文革”中,普通中学的学制先是四年制,后又改为五年制。郑州一中从1968年开始招收初中生,直到1978年才停招。之后又有高中由二年制向三年制的过渡。1978年春,共有23个班(一年级7个,二年级6个,三年级4个,四年级6个),学生人数1463人。当时中学实行五年一贯制(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当年无毕业班。这一年秋季停招初中生,学校共27个班,高二6个班,高一7个班,初三6个班,初二8个班,学生总人数1770人。1980年,郑州一中恢复省重点高中,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各12个班,在校生共1492人。1981年,高中学制改为三年制,学校规模为24个班,三个年级各8个班,故1983年没有毕业班。

    从1984年开始,郑州一中的规模基本稳定为三个年级各8个班,共24个班,总人数也稳定在1500人左右。

3、淳校风,积极唱响主旋律
   讲文明,革故鼎新促发展
 
    校风建设是郑州一中整个八十年代的主旋律。八十年代初,每个新学年新生入学之初,校长王隐邨都要进行“忆校史、讲校风”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这所名校的好传统、好风气,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追求标准。作为校风建设的突出成果,就是教风和学风的形成。1980年,学校恢复之前多年形成的良好校风:“实事求是,埋头苦干,精雕细刻,养之有素。”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郑州一中教育教学的共性特征逐渐凸显出来,概括而言就是“忠诚事业、教书育人、治学严谨、务实求真”的教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共性优点也逐渐鲜明起来,概括起来就是:“全面发展、勤奋好学、争先创优、朝气蓬勃”的学风。校风、教风和学风相互贯通,成为郑州一中最大的优势,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郑州一中永葆活力、不断创造新辉煌的精神力量。

4、重教学,端正目标迈步跃
   显特色,独树一帜铸名校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学校恢复了教学中心地位和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强调必须按教育规律办教育,坚持不分快慢班,不设重点班,不招复读班,始终把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学校切实抓好教学管理,高度重视并坚持搞好教学常规建设,认真执行教学计划,扎实搞好教研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分析。从而保证了教学秩序的稳定,实现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学校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连续多年,郑州一中录取新生的分数线在全郑州市乃至全省排名第一,北大、清华浙大、中山、上交大、华中科技等名校都将郑州一中确定为优质生源培训基地。

图表:在国内学科竞赛中,也是收获颇丰:

表格1.png

 

(六)、夙兴夜寐 全面发展(1988—1998)

    段首语:1988年至1998年是郑州一中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十年。在这十年当中,郑州一中以培养新世纪人才为己任,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和人格塑造,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历年高考成绩稳居全省前列,一中学子在学科竞赛及其它各类比赛中也有较为理想的表现。这十年,是郑州一中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成熟,趋于完善的十年,也是郑州一中从崛起到腾飞的十年。

1、细规划,巍巍学府展宏图
   营氛围,金声玉振颂新曲
  
    在校园改建中,郑州一中始终坚持四条原则:超前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连续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自1989年至2001年,经过12年的精心美化,郑州一中的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春意早临花争艳,夏荫浓郁好乘凉,秋色多变看叶景,冬季苍翠不萧条”,真正成为了一处学习的胜地。

    1984年以后,学校电教馆发展迅猛。作为省教育主管部门命名的“河南省电教试验学校”,郑州一中严格按照提高型学校的标准对电教设备进行配置。在原有简单设备的基础上逐步拥有了现代化的语音室、听音室、闭路电视、软件制作、卫星接收天线,大屏幕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功能报告厅、校园网络和一套小型微波发射设备等。郑州一中由此被原省教委评为“河南省电化教育一类学校”。

    1995年6月25日《光明日报》在2版头条刊登了《孩子在郑州一中,我们放心》为总标题的文章,其中一个小标题就是《校长手持教学传输系统遥控器,全校课堂实况尽现眼前》,文章对学校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给予了肯定。

2、历风雨,办学规模逐步增
   经考验,和谐发展重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一中的办学规模经历了不断调整、相对稳定,到扩大发展三个大的阶段。

    1984年至1994年,学校办学规模相对稳定,一直是24个班,分为三个年级,每个年级8个班,学生总数保持在1500人左右。正是基于这十年的稳定,郑州一中的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才在此后不断攀上新的台阶。1992年、1993年、1994年一连三年,郑州一中在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连获3块金牌。

    从1995年开始,郑州一中进入了“扩大发展”阶段,开始探索兴办分校。2001年末,市政府及主管部门决定把学校向外搬迁。郑州一中在办学规模上的这三次大的跨越,也正是郑州一中崛起和振兴的台阶。郑州一中在办学规模上所走过的里程,是社会主义祖国改革开放历史的印证,是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印证。

3、新理念,素质教育明明德
   勤探索,深化教改助教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郑州一中努力端正办学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而保证学校在正确的轨道上阔步前进,健康发展。

    从1985年的《改革方案》到1995年的《郑州一中教改实验方案》,郑州一中不断进行教育探索、深化教育改革,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才是正确的办学方向。从92届至95届,学校连续四届超额完成了市教委下达的管理目标,升学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从1992年至1994年,郑州一中连续三年在国家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金牌。1996年《郑州一中素质教育方案》的出台,使郑州一中展开了素质教育的探索实验。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发布,郑州一中根据这个“决定”的精神,在总结探索的基础上,进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阶段。

图10.jpg

4、求跨越,紧抓教学严要求
   贵创新,新型课程显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一中始终把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摆到最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学校在教学改革中一脉相承的理念是:从转变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以“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为检验标准,改革教学内容、改革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其根本落脚点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充分发挥个性特长。

    1991年4月郑州一中推出了《郑州一中教改实验方案》。同时,学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创新。“调节式”教改实验,“分层次”教学实验,英语“四种课型”的教学形式,以及研究性学习的实验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并逐步成熟起来的。

图表:
附:调节教学观摩课安排
郑州一中95—96学年下期调节教学观摩课安排

表格2.png

附:国家学科竞赛获奖情况一览表

  杨保中   第三十三届(1992年)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李林波   第二十四届(1993年)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韩  岩   第二十五届(1994年)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陈以昀   第三十届  (1998年)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5、高标准,整体优化强素质
   "老带新",着重培养新青年

    郑州一中的教师队伍建设都是在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前提下,围绕着“政治上信任,工作上依靠,生活上关怀,思想上严教”这“二十字原则”进行的。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及随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发表,开创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郑州一中的教师队伍建设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确立了新的指导原则: “坚持整体优化,重在培养青年”。

    与此同时,学校还认真贯彻落实《“老带新”制度》、《“二五八名师工程”设计方案》、《“二五八名师工程”后备名师培养管理实施方案》。两个“方案”对有志于成为新世纪名师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1998年底,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指示精神,郑州一中从本校实际出发,又制订了《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条例》,正式启动“继续教育工程”,开创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新局面。在“坚持整体优化,重在培养青年”原则的指导下,郑州一中基本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6、创格局,以德育人润无声
   严校纪,一中精神远名扬
  
    整个九十年代,郑州一中都在认识和实践上深化德育工作改革。经过一个阶段的探索和总结,最终形成了符合高中学生实际、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四、三、三、三”模式:以“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以“三教”(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的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思想教育,以中学生行为规范为中心的品德教育)为内容,以“三寓”(德育寓各种教学之中,德育寓各种活动之中,德育寓社会实践之中)为途径,以“三建”(德育的理论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为保证,以“三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特色。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具有郑州一中特色的、切实可行的格局。

    进入九十年代,学校对校风以及教风、学风建设高度重视。“郑州一中精神”在这个时期形成,学校把最能体现郑州一中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内容浓缩为“勤、严、实、真”四个字,并以此作为“校训”。优良的校风,严明的校纪是郑州一中的精神财富和办学特色,是郑州一中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八)、日就月将  阔步跨越(1998—2009)

    段首语:九八挥手去,零九悄然来。世纪相交接,天地放光彩。仓廪实则知礼节,物丰盛则教育兴。欲共享资源之优势,圆民众梦想。遂移校址于中原之西,其年后高楼林立,秩序井然,绿草成茵,设施完备。任求学或躬耕,可赏游鱼碧水,可观新木红英,与同窗指点江山,与志士畅谈未来,奋斗激情自然生发。

    凭好风尽力腾飞,怀理念宏图大展。数十载呕心沥血,昌明迹象俯首皆是。可谓:声名远播兮,全国百强中学三开其门;携手共进兮,莘莘学子足迹遍天涯;战绩辉煌兮,金牌榜再添“两金一银”;日臻完善兮,“ST”体系成效凸显;全面提高兮,爱的文化校园芳芬。

1、迁校址,中原西路展风采
   纳贤才,郑州一中扩规模
  
    2002年,学校向有关部门正式申请扩大招生规模,并于第二年得到郑州市政府的正式批准。2003年8月,郑州一中新校区建设正式启动,选用清华大学的设计方案,严格按照正规招标程序,选定河南省第一建筑公司、河南省第二建筑公司等六家具有正规资质和强劲实力的建筑单位承建,并由海华监理公司和宏大监理公司负责相关事宜。2004年5月18日,六家建筑单位开进新校区建筑工地,并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开工典礼。省市区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工典礼并讲话祝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新校区的建设初具规模,2005年8月部分投入使用,并圆满地完成了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田径、游泳赛事的任务。2005 年 9月,新校区的建设基本竣工并投入使用,2005年暑期招生的新生如期在新校区上课。

2、绽笑颜,学子携手步名校
   捷报频,学科竞赛结硕果
  
(一)、教育成果稳中有升

    一中的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1998年到2001年,高中毕业生会考合格率每年都超过了96%,省专线人数在300—350之间,远远超过了教育局的上线指标,而50%—60%的重点高校录取率,每年平均超过70人的保送生更是让人刮目相看。本科录取率由2002年的89.6%到2008年的96%,重点录取率由2002年的61%到2008年的超过70%。升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每年都在20个左右,仅2008年一年,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名列前茅的高等院校的人数就超过了200人。1998年以来,一中为各类高等院校输送了近6000名优秀高中毕业生,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输送超过2000名优秀人才,不少学子走出国门,到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科尔盖特大学等国际名校就读,郑州一中人的足迹业已遍布世界各地。

图11.jpg

(二)、竞赛教学捷报频传

    竞赛教学一直是郑州一中的传统优势。1992年,数学教练张时今指导的学生杨保中代表中国队出征,摘得了第33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缔造了郑州一中的第一个神话。1998年之前,郑州一中已取得三块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的金牌。1998年之后,学校加强竞赛课程的实施,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竞赛教育模式,拥有一个实力雄厚的教练团队,竞赛成绩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至2008年,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的学生,获得省一等奖的有450人,获得国家一等奖(含入选国家队、冬令营)的超过40人。

3、重细节,老壮中青同进步
   精雕琢,德学双馨育栋梁
  
    2002年,郑州一中积极响应“十六大”提出的“双服务”教育理念,在广大教职工中广泛树立了“忠于职守,敬业爱岗,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坚持深化“五个一”工程,开展“三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体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为进一步提高教师道德水平,学校还建立了完善的监督机制,引导学生客观公正评价教师,广泛征询学生和家长对教学的建设性意见。此外,学校从实际出发,以增强教师的发展力为目标,实行分类管理,为不同类型的教师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活动舞台和发展机制。工作之余,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丰富教职工课余生活的同时,更在细节上体现了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关爱。

4、渐完善,“ST”体系彰特色
   呈异彩,“综合素质”步步高
  
(一)、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精神”,开发独具特色的“ST”教学体系。

    人格独立和自由发展应该是所有教育的最根本目的。为此,学校做了多方面的积极尝试。至2008年,已经形成了一套以保护学生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基础,以“独立、自主精神”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个性化发展为趋势,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的完整的“ST”教学体系。

    “ST”是“Separately+Together”的缩写,原意合餐、分餐,即指整体统一和部分个别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校从“唤醒自主意识、提高自主能力、强化自主精神”三方面,以及“生活上自我服务、成长上自我教育、功课上自主学习、组织上自我管理、人格上自我尊重”五层次着手,逐渐探索、提炼形成了学科奥赛、研究性学习、讲座课程、分层次教学、课程选修五个比较完善的校本教研特色。此外,“ST”教学体系还为新课程方案在学校的实施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注重学生道德建设,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以“四有”为目标,以“三教”为内容,以“三寓”为渠道,以“三建”为保证的“四、三、三、三”德育格局。这一格局本着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原则,构筑了较为完整和丰满的德育活动体系:1、开展并繁荣学生的社团活动:成立了《心泉》文学社、《心韵》诗社……2、开展并丰富常态化的思想教育和服务活动:诗文诵读活动、演讲、辩论活动、敬老爱心活动、义务站岗值勤活动、“九·一八”主题班会等。3、开展并深化学生组织自主的管理活动:寝管部、伙管部、社团文化部等。4、开展并强化学生参与的校政活动:教学恳谈会、校政对话日、学生评教调查。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 郑州一中官方公共服务微信号:zzyz_wx | 豫ICP备15033550号
版权所有:郑州市第一中学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182号 招生咨询电话:0371-67882269 办公室电话:0371-67882200 教务处电话:0371-67882208 扫码关注郑州一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