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
世界精神文明日 五彩缤纷满校园
   发布时间:2012-01-25
0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大学里,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大学生的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环境,学生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悟性、产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获得能力的。这里的环境,确切地说是指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一般包括物质文化、制度管理文化、精神文化三项主要内容。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管理文化是保证,精神文化是核心。

在校园物质文化、制度管理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中,前两者有形可见,有据可依,且容易抓出成效,因此,在当今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管理文化建设普遍受到重视;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因其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庞杂,且无固定模式可依,很难在短期内看出成效,往往被忽视,核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就造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本末倒置,使得校园文化建设走入了一种误区。目前,全国高校拥有自己鲜明校园精神文化的为数不多,拥有值得品味的品牌文化的更是屈指可数。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这一现状,本文仅就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进行探讨。

校园精神文化内涵、特点

校园精神文化即大学精神,是反映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所拥有的理想、信念、情操、价值取向和道德水平,以及逐步形成的传统、风格和特色等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一种校园文化形态。它是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可的一种积极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既抽象又具体,既无形亦有形,虽不一定成文,却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透射于人们的举止言谈中,也活跃在校园的角角落落,大学时代所学的知识,也许会因时代进步而陈旧,而更新,但大学精神如自由、民主精神,人文、科学精神,批判、创新精神等等却可以长久地影响到学生走向社会后处世、为人、立业的态度,甚至可以使其受益终生。

大学精神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整个大学文化形态的精神凝聚,集中体现着一所大学的价值观念、发展理念等,对大学文化的各个层次起着统领和引导作用。二是时代精神在一所大学的反映,是大学为谋求发展和实现既定目标而长期实践并形成为大学人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即大学精神的时代性内涵。三是大学价值观体系的外化,体现出大学在一切行为、观念中的主导意识和价值取向。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信念和不懈追求,是基于自身的基础条件、教育目标、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使学校获得更大的发展,经过长期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的。

大学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内生性。大学精神的生成源于“大学”这个主体的内部,虽然受外界的影响并同外界发生联系,但不是外界所强行规定的。二、集体性。大学精神是一种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全校师生心理和精神状态的总和,是校园师生员工共有的精神,不是某一个层面人群或少数人的精神所能代表的。三、特色性。大学精神是大学独特个性的反映。由于大学历史背景、类别、层次上的多样性,其大学精神的生成与表现必然具有各自的特色性。四、相对独立性。大学的独立性或对独立性的追求是生成大学精神的前提,否则难以产生自己的大学精神。五、统一性。大学精神是大学人在思想与情感互动并外化为行为作风的基础上,达到思想、情感、作风相统一时,才得以形成并受到肯定。也只有达到这种统一,才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影响力。六、感知差异性。大学精神既深埋于大学之中,又游离于大学之外,不能仅凭肉眼去观察,必须全身心地深入大学才能体会。而且,由于感受的人不同,感受的角度不同,对大学精神的感知和认识也会有所不同。如北大精神,有学者认为是进取精神、创新精神,有人认为是“牺牲精神”,还有的认为是“大度包容”和“思想自由”的精神。七、鲜明的时代性。大学精神是时代精神与社会价值观在高等学校的折射,处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大学精神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和大趋势的影响,离不开在特定背景和条件下办学的方向与宗旨,它的形成,是学校与社会互动的产物。

大学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内容,同样具有校园文化的导向和规范、凝聚与激励、熏陶和感染等作用。它是维系大***转的内在精神力量,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奠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基础,推动大学不断向前发展。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途径

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大学只有培育出浓郁的大学精神,才能在新时期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强劲的竞争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即大学精神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明确大学办学理念,坚持科学、人文与创新精神的统一。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首先应该体现在办学理念上,办学理念是大学发展的导向、目标和灵魂。现代大学办学更加关注如何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统一。这就要求大学要明确“坚持两条腿走路,争创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提出切实可行的能够充分反映时代精神的具有创新性、先锋性的奋斗目标。所谓“两条腿走路”即指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在办学过程中要摆脱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教育观的影响,既注重人力价值的实现,实行成才教育,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又注重人性价值的实现,进行成“人”教育,培养健康的完整意义上的人;既要重视科技治校,增进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又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谓“一流大学”则是指培养一流的人才,创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教育质量为每一所大学所关注和追求,大学精神应该体现在争创一流大学,争创一流的教育质量上。争创一流的思想意识和进取精神,是凝聚师生心,集合师生力,鼓舞师生士气,发挥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源,一所学校没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就不可能形成优良的大学精神。因此,高校必须明确目标,确立特色,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支撑,在争创一流中培育大学精神,构筑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统一的校园精神文化。

二是强化思想教育,实现师生知、信、行的统一。大学精神教育和熏陶着每个师生,反过来,每个师生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又影响着大学精神。因此,学校应始终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在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致力于学生信念、志趣追求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帮助师生把知、信、行逐步统一起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学校要坚持广泛的正面宣传教育和理论引导。要坚持抓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自觉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树立起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激发起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实现个人意志追求与党和国家理想的统一。要按照本校的标准把集体的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和共同荣誉传达给师生员工,并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之能够按照学校的文化准绳来规范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并与学校群体的目标和规范相统一、相协调。

三是坚持科学化、民主化管理,实行专家治校。大学的生命力在于学术自由、追求真理。倡导学术自由和追求真理,涉及到学校的学术管理问题。由于学术活动的特殊性,需要由知识领域的权威来执掌学术权力。在一所大学,各学科教授或学科带头人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事务中应具有决定性的权力,因此,在学术管理方面,要让专家单独解决知识领域的问题,即实行专家治校。

四是继承、发扬和创新学校的文化传统。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大学精神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其中承载着大学精神的不仅仅是大学的专业知识,还有学术传统风气、社会个人观念、大学社团活动、卓越教授的个人魅力、同学的聚合,乃至古老的校园建筑等,代代相传而成为学校的传统。大学精神作为文化传统总是与大学的发展和前途命运紧紧相连,在大学发展史上的不同时期,大学精神会因时制宜地变更自身的形态和内容,但它始终是学校发展和前进的精神动力,是全校师生员工的精神支柱。因此,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还要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秀文化传统。

大学要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必须认真研究校史,系统总结本校的办学思想和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重要事件、关键人物、核心理念都要进行全面地、客观地、历史地分析和评价;对优良的传统, 就要提炼升华以成制度,使全校师生理解和认同,以弘扬光大;对优秀人物、模范事迹和卓越成果要大力宣传,使之成为榜样。总之,要在继承中力求创新,在创新中加以丰富和发展,坚持与时俱进,逐步培育现代大学精神。

五是要培育良好的校风。校风是构成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独特因素,是大学精神的浓缩与精华,是其外在表现。在内容上校风主要包括教风和学风。在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为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等。好的校风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使集体成员的心理特性达到高度协调与统一的状态,并催人奋进;使不符合校园精神文化要求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有效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现代大学的校风,无论是包含的内容,还是体现的形式,都应该充满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对人与社会的关怀,蕴涵科学与人文的高度统一,鼓舞和激励莘莘学子孜孜以求,奋勇向前,使大学精神得到极致的发扬。因此,加强校风建设不但要大力倡导民主与自由精神、科学与人文精神、批判与创新精神,还要充分发扬办学传统、优化办学思想、提炼升华校训,使大学精神的培育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不但要加强教风建设,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和提高大学教师的综合素养,以良好的教风促成良好的学风,使大学精神的培育具有丰厚的内容和载体,还要加强大学校长素质建设,使其深刻的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使其高屋建瓴的世纪眼光与海纳百川的宽大胸怀成为感召人心、鼓舞士气、引领大学精神形成的源动力。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肩负起社会历史责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造就能够攀登科学文化高峰的科学家、造就能够治国兴邦的政治家、强国富民的实业家和建设祖国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使大学精神始终体现出社会的历史责任。

二要发挥自身优势,反映个性特征。个性是大学精神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每所大学在成立时的历史背景及其使命、历史发展过程、专业特色、学科优势、学校所在地区、师生员工素质等各方面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大学精神要反映出学校的个性,在培育的过程中就必须要让全体师生员工对其有深刻的认识,有科学的概括、提炼和表达的方法,才能够真正地融入师生员工的心中。

三要循序渐进,注意点滴积累。大学精神的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大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点滴积累,不断完善的,而绝非靠一些短期行为或一些轰动效应所能够速成的。上至大学校长,下至普通教职员工,对待大学精神的培育均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四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大学精神的培育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断充实新内涵,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内容,充实新内涵,才能历久弥新,永葆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劲的竞争力。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历史、时代赋予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我们要从全局着眼,从细微之处入手,坚持持之以恒,积细流而成江河,积跬步而至千里,为培育出文化浓郁、个性鲜明的大学精神而进行一代代的传承与接力。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 郑州一中官方公共服务微信号:zzyz_wx | 豫ICP备15033550号
版权所有:郑州市第一中学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182号 招生咨询电话:0371-67882269 办公室电话:0371-67882200 教务处电话:0371-67882208 扫码关注郑州一中微信公众号